衢州市公安局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24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11-16 15:14: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公安局
视力保护色: 字体:[ ]

    2020年衢州市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受理数为5033起,同比上升3.77%,涉案金额2.53亿元,同比上升60.39%,案均损失5.04万元,日均损失69.37万元,日均发案13.75起。受理数占全省总量的2.88%,案件损失占全省的3.63%。目前受理数、损失数增幅位均居全省第八。全市打处新型案件犯罪嫌疑人888人,比去年全年打击数392人上升126.53%;破获案件2051起,比去年全年1562多31.31%。数字的背后都是人民群众“钱袋子”的损失,更是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全。为何在如此重视之下,案件却高发不下,究其原因就在于群众的知晓度太低,在注重打击的同时,更应注重新型电信网络犯罪的宣防工作,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知晓率,同步推进打击犯罪与防范治理双提升,全力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根据2019年徐文光书记提出“衢城无诈”的工作要求,以及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联席办公室近期在衢州督导的指示精神,在强化打击的同时,必须要更加注重构建一套由“市委主导,宣传部主抓”的反诈宣防体系,来有效遏止案件高发势头,从根本上来提升全民反诈意识,切实有效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根据近几年我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的摸索,以及全省其它地市的成功经验,针对电信网络犯罪发案特点及打击难度,必须贯彻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的理念,“市委主导,宣传部主抓”的反诈宣防体系,根据《衢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任务清单》,建议市委宣传部发挥职能优势,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防范意识、增强识别能力,努力实现全市发案总量和损失金额双下降的目标。在此建议

    一、统筹开展集中宣传 :

    1、组织协调相关单位推动宣传教育活动进社区(村居)、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单位(“五进”宣传),用实际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2、协调媒体开展常态化宣传报道,大力宣传预警信息及打击治理成效,及时总结推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先进经验做法。协调全市新闻媒体,在我市媒体常态化播放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公益广告。要求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本单位宣防阵地,依托微信公众号、钉钉、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或采用 8090 青年下基层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反诈主题宣传活动

    3、加强对网络出版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督促网络出版服务单位运用人防、技防等多种手段核查、删除违禁内容。

    4、加强网上新闻报道和舆情引导,防止负面炒作。

    5、负责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发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部门作用,及时向主管部门通报网民举报的信息线索。严格落实网络用户注册实名制,实现网络空间身份和现实社会身份的统一。

    6、加强互联网信息动态监测,主动清理违法链接、有害网站信息。

    二、宣防提示全面覆盖 :

    1.要求各部门(单位)、各县市区乡镇(街道)于一定时间前完成单位内部(含下设机构)反诈横幅悬挂、LED 标语播放、展板放置及宣防传单发放点设置工作。

    2.各乡镇(街道)应于规定时间内前完成属地辖区的居民小区、大型商业广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处的反诈横幅悬挂或 LED 显示屏标语播放,居民小区宣传栏及单元楼道口反诈宣防海报张贴工作,并在车流人流众多的城市大屏区域不定时播放反诈宣传视频。

    3.2020 年度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排名前 20 位的重点街道应在重点发案小区出入口醒目位置设置反诈卡通人物形象警示板,每月更新本小区发案数、损失数及典型案例。

    4.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要督促属地辖区各居民小区的物业公司、业委会对本小区反诈海报张贴、反诈横幅悬挂或 LED 显示屏标语播放等宣防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小区宣传栏、单元楼道口、公共活动区等醒目位置反诈提示可见率达 100%。

    5.各宾馆在大厅显著位置及电梯口张贴反诈宣防海报,在各客房显著位置摆放反诈警示牌;督促本辖区娱乐场所、网吧等场所在醒目位置张贴反诈宣传海报及播放LED 标语。

    希望通过宣传全覆盖后,广大群众能自觉抵制,真正实现“全城无诈”。

 

陈 玮

 

衢州市公安局关于对市政协

七届五次会议第248号提案的答复

衢公函〔2021〕118号

 

陈玮委员:

    您在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构建“衢城无诈”宣防体系的建议》提案(248号)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衢州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概况

    2020年全市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受理数为5033起,同比上升3.77%,涉案金额2.53亿元,同比上升60.39%。受理数占全省总量的2.88%,案件损失占全省的3.63%。我市受理数同比从1-6月的42.2%、7月份的35.5%、8月份的32.7%、9月份27.8%、10月份的21.93%、11月份的10.94%、12月份的3.77%,逐月下降态势逐渐形成,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控制。至年底受理数、损失数增幅位均居全省第8,改变了自2019年以来,受理数同比增幅位一直处于全省前三的境况。

    2021年1-5月份全市受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1833起,同比2312起相比下降20.72%,其中刑事立案的电信网络新型案件1339起,与去年同期1214起相比上升10.30%,占全部刑事刑管案件的40.75%;涉案金额1.11亿元,占全部刑事刑管案件涉案金额的70.25%。

    新型案件发案基本情况

    (一)网络诈骗案件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的占比逐年提高。2021年1-5月份全市受理网络诈骗案件1673起,占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总数的91.27%,环比上升2.26%,同比下降10.73%;损失数1.04亿元,占比高达93.69%。受理电信诈骗案件160起,占电信网络案件总数的8.73%;损失数622.79万元,占比6.31%。

    (二)从发案类型来看,最多的依次是刷单返利类诈骗(21.88%)、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16.58%)、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10.97%)、杀猪盘类诈骗(9.33%)、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类诈骗(9.27%)等5类诈骗,合占全部案件的68.03%。

    (三)从受骗人主体特征来看,按年龄分类:年龄20岁以下占18.45%,21-30岁占34.29%,31-40岁占23.54%,41-50岁15.71%,51岁以上占8.01%;中青年成为电信诈骗犯罪的主要侵害对象。按性别分类:男性占45.52%,女性占54.48%。

    一、工作概况

    (一)抓体系,建机制。党政主抓,系统推进。2020年,衢州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会议5次,特别是下半年的三次会议都强调政府元素,地点均为市政府会场,通知均由市府办发,各街道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整个工作格局瞬间变化。注重顶层设计,长远谋划。由乡镇街道挂牌整治、财政供养人员被骗倒查等十个制度组成《衢州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制度》,从顶层设计层面完善了我市的反诈体系建设,具有系统全面、操作性强的特点,在2021年全省反诈工作思路调研会上得到了全省同行的认可。省联席办在2021年的平安考核条款设置中,吸取和采纳了该工作制度多项工作做法,推动全省铺开落实。督导跟进,真抓实管。组织2轮跨行业部门的反诈督导检查。2020年7月16日由副市长、公安局长王顺大同志亲自带队开始的第二轮督导,逐一深入衢州所有县市区查看各行各业反诈工作真实情况,当场反馈督导情况。各地触动很大,龙游、常山等地也纷纷推进本地党政领导亲自带队的督导检查。通报约谈,压实责任。多次组织对涉诈黑灰产问题、涉诈案件多发行业部门的通报约谈,通过面对面通报,传导压力,部署任务,压实责任。相关行业部门成效明显,行业发案锐减。挂牌整治,综合治理。年初,对全市每万名实有人口发案靠前的10个乡镇(街道)进行实行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突出问题挂牌整治和下半年乡镇街道挂牌整治制度的落实,11月,全市月发案数在5起以上的乡镇街道单月发案全部没有上升。考核导向,引导部门协同发力。经多方努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实现在平安考核和市级部门综合绩效考核双应用,这项工作的落实,有力推动了行业部门由被动反诈到主动防诈。市委政法委还将乡镇每月电诈发案情况纳入平安乡镇考核项目,街道乡镇反诈主动性倍增。

    (二)抓打击,重震慑。升级市、县二级刑事犯罪治理中心,加大对电诈的打击力度。2020年5月21日,市公安局成立了由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顺大为总牵头人的集“打、防、管、控”于一体的“刑事犯罪治理中心”,努力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手段优化、工作协同的一体化打击防范模式。在注重打击的同时,还注重为防范提供手段支撑,同步推进打击犯罪与防范治理,全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全市打处新型案件犯罪嫌疑人888人,比去年全年打击数392人上升126.53%;破获案件2051起,比上年全年1562多31.31%。以反诈中心为支撑,全面开展涉诈资金查控工作。反欺诈中心共受理报警、举报、咨询类警情全年受理4513个,主动拨打预警电话43026个。依托反诈中心和公安部电信案件侦办平台积极开展拦截止损、冻结查询工作。止付账户13648个,止付资金4.08亿元;冻结账户7563个,冻结资金4.30亿元;查询账户66328个,查询资金额超过39亿元。积极开展涉案资金返还工作,发起资金返还419笔,返还受害人被骗资金4139.58万元。涉疫涉诈重点打。新冠疫情发生后,精准把握疫情期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向防护类物资购买、网络课堂学习等领域转移的特点,将涉疫诈骗犯罪作为重点打击目标,第一时间开展案件分析研判和侦查工作。充分发挥网上、线上作战优势,对不在本地的作案嫌疑人,及时形成案件研判报告,推送、流转至属地公安机关,力争“短、平、快”落地打击。我市共抓获利用疫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20人,破案38起,挽回经济损失243.95万元。向外地公安机关推送案件线索5条。开展对贷款诈骗、刷单诈骗、冒充客服诈骗、杀猪盘诈骗等四类多发高发案件,组建工作专班,开展集群战役,实施集中打击整治。集群战役期间全市共抓获此四类犯罪嫌疑人134人,破获案件281起,捣毁窝点13处,追赃挽损823.34万元,开展全链条打击15条。2021年1-5月全市共移送起诉诈骗罪犯罪嫌疑人150名,采取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205名。

    (三)强宣贯,守本土。专业预警推送。市联席办每月对全市的发案形势进行分析评估,部署下一步防控重点。定期向各县(市、区)联席办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通报打击治理的工作情况,研究解决打击治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短板。多措并举抓集合。从街头的大屏到巷尾的宣传栏,从农村的喇叭到手机的朋友圈,从疫情防控的火车站到热情奔放的马拉松现场,有机会就有反诈骗宣传。龙游甚至将反诈骗宣传融进交警查酒驾。撬动通讯运营商推送公益短信300万余条,推行“防骗在微处、百城齐行动”线上反诈骗宣传,用最贴近群众生活的方式,增强识骗防骗能力。推动网格反诈宣防。反诈工作逐渐被网格常态工作接纳,每月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发布专项任务,充分利用全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居)网格员,开展多渠道、多层面的网格宣防,打通反诈最后一百米。责任书全覆盖。市级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系统内部零发案,关联人员全覆盖、服务对象不遗漏”的工作目标,通过责任书签订、系列培训宣传等方式切实加强单位内部宣防。

    (四)遏上游,上惩戒。在全省率先开展对买卖电话卡和银行卡进行打击,印发《2020年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黑灰产)重点任务》,对行业部门下发任务清单,携手共同打击涉诈黑灰产犯罪。抓获涉诈黑灰产团伙38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07人,查获对公账号129套,银行卡410套,手机卡16万余张(浙江省一共18万张),向国务院联席办推送涉案手机卡线索400余万条。积极开展“断卡”行动, 10月10日全国“断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以打击、治理、惩戒开办贩卖“两卡”违法犯罪团伙为主要内容的“断卡”行动。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抓获涉“两卡”犯罪嫌疑人90人,其中开卡人83人,收卡人7人,对17人采取惩戒措施。加强金融领域问题治理,督促人民银行、银保监部门加大对非法买卖银行卡、对公账户行为的行政处罚以及信用惩戒力度;建立本地惩戒机制,对接市人民银行,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地方惩戒,对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卡或账户的行为实施五年非柜面业务限制,计入个人征信并配合人民银行的行政处罚。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本市惩戒两批次193人。建立治理我市买卖银行卡和账户的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完善警银联席工作制度,建立银行联席AB岗工作制度。建立“衢州银行业反诈联动群”,对全市非衢州籍开户人员开展暂住情况核查。此项工作为衢州独创,基本上杜绝了外地人员来衢批量开卡问题,所以在国务院联席办下发各地“两卡”打击线索时,衢州连续5批为0。强化电信领域问题治理,加大对非法买卖手机卡行为的整治力度,先后打处衢江、龙游多个非法买卖手机卡团伙,对电信行业人员利用行业漏洞从事涉诈黑灰产犯罪重拳出击。开展对漫游重点地区疑似诈骗电话号码的监测处置,关停疑似诈骗电话1500余个。加强涉诈高危人员管控,严防本地人员涉案。积极开展涉诈高危人员摸排管控工作,对公安部下发的线索积极开展核查,目前已完成核查并录入平台499人。目前,衢州已将所有涉诈高危人员和涉诈前科人员纳入重点管控对象,并通报相关网格员,进一步加强日常管控。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电信网络新型犯罪高位运行。目前,电诈案件已成为我市刑事刑管案件的第一大类,重特大案件仍然时发。2020年,全市10万元以上案件发635起,50万元以上案件87起,百万元案件23起。今年至5月30日全市10万元以上案件发305起,百万元案件5起;全市有衢州籍以外被骗人员1418人,无业被骗人员2577人,对这些对象的宣讲工作抓手不足。

    (二)宣传防范工作渗透性和滴管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电诈宣传防范工作的主力军仍是公安机关,虽然教育、卫健等行业有所行动,但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面对面”“点对点”宣传还不到位;基层网格宣防工作形式大于效应,网格宣防工作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实际运行效果不佳。

    三、下步工作

    2021年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将立足进一步贯彻“党政牵头、部门协同、镇街主责、社会参与”的战略思维,依托平安考核和工作制度落实,加快构筑全民反诈预警预防机制,加强技术反制和打击震慑,切实实现本地涉诈工作可抓可控可防。

    (一)联席办机制再完善。一是贯彻落实工作机制,推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齐抓共管。2021年,市县两级联席会议要在《工作制度》的顶层设计下,不断完善机制运行,推动市县两级反诈联席办实体运行,对联席会议部门履职尽责情况真抓实管。二进一步加强督导指导。进一步明确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和联席办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全面建立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反诈联席办作用,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工作时限等要求,高频次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工作漏洞,及时弥补工作短板,倒逼责任落实、措施落地。三是深化“断卡”行动。推动行业数据交互共享建模,实现实时数据通过模型自动排除。加强对本地为涉网新型犯罪提供支撑环节企业的排查,结合本地企业特点,找准切入点,围绕“两卡一户”买卖、技术开发等环节,组织开展专项打击,为我市“最优营商环境”建设保驾护航。

    (二)重点单位挂牌整治。继续推进乡镇(街道)挂牌整治,推动县市区对挂牌单位开展工作指导和落实情况监督,将努力把挂牌整治情况应用于市县两级平安考核。谋划单位挂牌整治。对宣防工作缺失和职能履行不到位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单位挂牌,积极寻找抓手,如引用“十大军规”负面典型通报等手段,让被挂牌单位真正受到触动,让“衢城反诈”,行动有我内化为各单位的自觉行动。

    (三)网格预警预防措施。与市委政法委进一步对接,坚决统一思想,进一步发挥平台多元合一、一格多员的网格模式的优势,由网格长、网格员利用微信、手机短信、大喇叭、面对面上门等形式多渠道、多层面整合传播,提高网格内群众防范意识及防范能力,增强诚信意识,杜绝参与从事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及相关黑灰产业违法行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高发势头。一是发挥好综治工作平台。由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牵头,乡镇(街道)综治办承担,结合“三服务”活动,对企业、银行等重点单位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对居家老年人、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学校师生、家长等重点易受骗人群开展针对性的面对面宣传; 二是发挥好全科网格员作用。对平台推送的防控预警信息及时转发至网格;主动配合公安机关有效实施疑似被骗信息人工干预劝阻;主动发现并上报本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窝点。三是坚决做好本地涉诈高危管控工作。利用网格员底数清情况明的优势特点,摸清本地涉诈高危人员底数,同时利用网格力量,注意发现平时动向。通过宣传发动,力求改变高危人员涉诈情况发生。

    (四)全民反诈宣防重点。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宣讲队伍。形成反诈宣讲需求,积极筹建强大的宣讲团队,拟通过全市统一培训教员,县市区分片组建团队的方式,拉动各单位宣传人员,企业安全员、社区网格员组建宣讲团,把新手段、新骗局,防范提醒、防骗技能宣传出去;要以点带面,结合“8090”宣讲团、乡村振兴大讲堂等载体带动全市面对面的反诈宣讲,讲典型案例、讲诈骗过程,进村入户开展反诈宣讲。二是全力提升宣传渗透性。要盯住重点人群、重点(行业)领域和高发时段,推行“全域化、个性化、精准化”宣防举措;借力银行、教育、团委等联席成员和社会团体力量,制作各类“入目不忘”的宣传产品和宣传视频,利用网上网下各种渠道,开展“介入”式宣防;要加强警媒合作,定期走入立体、平面媒体,发布警情预警、防骗招数、真实案例,取得社会认可度;要制作网民关注、吸引眼球的反诈直播和反诈短视频,利用公安宣传“两微”新平台和抖音等社体自媒体开展宣传。三是进一步提升宣传滴管性。组织开展情景教学、案例宣教、主题竞赛、安防体验等活动,对财会人员、高校学生、个体经营户等易受骗群体开展“浸润”式宣防 。

    (五)技术反制产品合作。一是搭建适合我市实际的技术反制系统。市局要进一步加快技术反制项目落地,在技术控案上发挥实效。二是切实做好劝阻拦截工作。进一步优化预警防控体系,强化以市局反诈中心为龙头,分局、县(市)局反欺诈分中心为纽带,基层所队为触角的电信网络诈骗即时警情处置三级架构,严格落实接警、反诈专职民警、社区民警接力,网格员助力的劝阻模式,及时开展情况传递、落地见面、劝阻,跑赢劝阻发案“最后一百米”。针对不同诈骗类型,制定不同套餐式见面劝话术和工作指南,指导基层民警规范化开展即时性警情处置,确保工作效果。三是推动银行、运营商建强自身反制系统。倒逼行业主管部门充分履职。从源头上做好银行卡、对公账户、手机卡实名开户。三大运营商要提升风控精准度,加强涉诈网络技术拦截反制系统建设,提升事先发现、事中阻断、事后打击的能力。

    (六)打击治理持续发力。一是坚持精准打击、以打开路、以打促防。坚持快速打、类案打、集群打,以实战培养队伍。在市联席会议机制框架下,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整合力量资源,不断提升打击治理网络新型犯罪的整体效能。通过打击了解当前作案手法和受害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对易被骗群体进行宣传防范。二是坚持全科采集、夯实基础、分级负责。依托刑事犯罪治理中心,对案件流程再造,从实战出发,落实省市县三级任务清单,形成内部闭环。三是坚持资源力量再整合、打造平台建设再升级、推动研判能力再提升。做强情报支撑,打造面向全局、面向全警、面向实战的“最强数据大脑”,树立“零跑”理念,提高打击办案效能,进一步锻炼研判队伍,储备阶梯式人才。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争创四省边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公安局

2021年6月16日

 

分享:
友情链接:
公安部
浙江公安
衢州市政府
办公统计